我校今年首批赴美进修教师回国感慨教学方式大不同 |
浏览:1次 发布日期:2013年04月27日 |
4月15日,我校外国语学院今年年初派往美国加州州立大学(北岭分校)进行课程进修培训的首批六位教师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回国。4月23日,外国语学院专门组织教师座谈会,汇报交流赴美学习的收获和体会。 从六位教师的汇报交流中得知,美国的课堂教学方式给他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。 在英语教育教研室王燕老师看来,美国的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。她说:“他们的教室一般设置成圆形或U型,很少有国内这样的长方形布置。就是批改作业也往往是让学生参与其中,配对或分组进行讨论互动。” “在美国,每个老师上课都比较注重教学方案的设计,就是一堂比较枯燥的理论课,老师也会通过组织活动来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,尽可能让学生‘动’起来。”商务英语教研室的陈建红老师说。“上课大多采取启发式提问或分组讨论,老师不停地提问,很少有老师一节课说到底。比如我们上教师技能课,老师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,每次做完理论讲解后,就会让学生上讲台实践,将理论知识现场转化为实践技能。” 另一个特别深刻的影响是,美国学生课外作业相当多,而且老师的要求非常严格。 “我在八周的时间内必须完成五篇论文作业。”大学英语教研室的潘育春老师感慨地说。“比如阅读一本小说,你必须全部看完才能回答出问题,很多学生经常要熬夜才能完成作业。而且作业交上去后,老师批改完往往会提出修改意见,还得修改,有时候要修改两三遍。” “做作业、写论文规定重复率不得超过3%。美国教师对学生的学术要求真的十分严格,不允许出现任何抄袭现象,学生课余作业必须查阅大量资料才能完成。超过9%你就得重新写。”陈建红说。 在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余,六位教师也体验到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差异。 比如,对学生的人文关怀。美国老师特别喜欢赞美学生,一个发型的变化老师也会赞赏一番。美国大多是小班化教学,一般不会超过二十人,老师上完一堂课基本上就能记住学生的名字。教授上完课走了,往往会在网络上与学生保持联系,学校还会安排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的作业。“事实上这些体现的是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关注。” 再比如,美国妈妈带小孩,比较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。“基本上属于放养。她们经常会带小孩去草地、海边玩,亲近大自然。”“小孩吃东西也是让他们自己选择,吃多少算多少,不像中国妈妈一天到晚都管着。” 近年来,我校为扎实推进“人才强校”战略,建设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水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,加快国际化办学进程,学校制定并实施了教师出国进修培训专项计划。自去年学校首次派出3位重点学科带头人前往新加坡相关高校考察培训以来,这项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、有关部门和各学院的进一步重视。目前该计划后续实施的相关准备工作正在得到逐项落实。 近日从学校人事处和外事办了解到,今年下半年,我校还将从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、机械工程学院、建筑工程学院和外国语学院选派大约10名左右的优秀教师前往美国、英国、新加坡等国家,进行为期3至6个月的学术研究和课程进修。(外国语学院 邵玲玲) |